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致Berkshire所有股東:
本公司2001年的淨值減少了37.7億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帳面淨值減少了6.2%,累計過去37年以來,也就是自從現有經營階層接史N幔抗蓽Q值由當初的19元成長到現在的37,920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2.6%。
過去37年以來,每股實質價值成長的速度一直高於帳面淨值增加的幅度,不過時至2001年情況可能有所改變,有關實質價值的說明請參見62頁的股東手冊,我建議新加入的股東多看看這本手冊,如此方能對Berkshire的一些主要經營原則有所了解。
兩年前,在1999年的報告中,我曾提到當時「我們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表現,不論是從絕對或相對的角度來看」,我還說「我們比較重視相對的結果」,這個觀念從我在1956年5/5成立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時就已成形,猶記得當天晚上,我與7位有限合夥人開會時,我給了在場的每個人一張便條紙,上面羅列了一些「基本原則」,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寫的:「我們的成績到底好不好,要看整體股市表現而定」,一開始我們是以道瓊工業指數為標竿,後來則改用接受度較高的S&P500指數,兩者從1965年迄今的比較記錄列示在年報的首頁上,去年Berkshire以5.7%的差距勝出。
有些人並不認同我們將重點擺在相對數字的做法,認為"相對績效並不保證就能獲利",但如果你抱持與查理跟我本人一樣的觀念,預期S&P500指數長期的績效應該會相當不錯的話,則就長期而言,只要投資人的績效每年都能比它好一點,其結果自然而然也頗為可觀,就如同喜斯糖果那般,雖然一年四季營運波動很大(基本上每年夏天它都是在虧錢),但每年結算都獲利的公司,擁有它保證可以讓你躺著收錢。
雖然去年我們企業的整體表現還算令人滿意,但我個人的表現卻剛好相反,我本身管理Berkshire大部分的股票投資,但其成績卻乏善可陳,而且這情況已經維持好幾年了,更要命的是,我竟允許通用再保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做生意,而911事件的發生正好把我們逮個正著,後面我還會向大家報告我所犯的錯誤,以及我們要如何來改正它。
另外還有一條1956年的基本原則,現在看來倒還適用,那就是「我個人不敢保證績效」,不過查理跟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在持有Berkshire股票期間所得到的效益,絕對會與我們本身的相同,我們不會靠領取獎金或股票選擇權等方式,使得我們所得到的利益優於各位。
此外,我也將繼續將個人99%以上的身家財產擺在Berkshire上面,我和我內人過去從來就沒有賣過任何Berkshire的股份,而且以後也沒有打算要賣,查理跟我對於近年來,許多讓公司虧損累累的經理人與公司高層,竟然能夠帶著豐厚的利潤棄股東們揚長而去感到相當不恥,這些人在公開場合鼓勵投資人高價買進公司股份的同時,自己卻暗中將股票倒到市場上,這些可恥的企業領導人簡直把股東當作是自己的禁臠而非夥伴。
雖然恩隆公司已經成為企業弊案的典型案例,但這種貪婪的行為在美國企業當中卻絕非特例,就像我個人就曾聽過一個故事,顯示經理人心中普遍存在對待股東的一種心態,在一場宴會上,有位美麗媱嬌的女士溜到一位總裁的面前,用那性感的嘴唇說到,「只要你想要,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只見這位總裁立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那好,請給我更多的股票選擇權!」
最後再補充一點看法,那就是往後Berkshire將很難再維持以往的盛況,雖然查理跟我仍然會盡力維持水準以上的表現,且永遠不會感到自滿,無奈現今有兩個環境條件已與過去截然不同,在以前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就買到許多價廉物美的公司及股票,同時我們當時運用的資金規模也比現在少得多,許多年以前,一個1,000萬美金的好案子就可以讓我們雀躍不已,比如說像1973年的華盛頓郵報或1976年的GEICO保險等投資,然而時至今日,就算是30個這樣的案子,也僅僅能讓Berkshire的淨值增加0.25%而已,我們需要像大象般的大案子才有可能使得淨值大幅成長,只不過這樣的個案實在是少之又少。
從好的方面來看,我們擁有一群堅強的經理人陣容,(大家可以在RobertMiles剛出版的新書-華倫巴菲特的經理人-中,讀到更多有關他們的事蹟),而且大部分由他們所經營的事業,其競爭力在各自的產業中,可以說都是數一數二的,他們的能力、精力與忠誠度都屬最優等,個人經營Berkshire37年以來,旗下還沒有任何一位經理人離開我們跳槽到別家公司的。
我們星光滿佈的經營團隊在2001年又增添了一群生力軍,首先我們完成了二件從2000年就開始談的案子,Shaw地毯及JohnsManville,此外又買下了另外兩家公司-MiTek及XTRA,同時手上還有其他兩件個案-Larson-Juhl最近才剛結案以及FruitoftheLoom紡織,後者只等債權人會議通過我們的提案,以上這些企業皆由兼具智慧、理性以及值得信賴的CEO所領導。
此外,去年所有的購併案全部皆以現金買斷,這代表我們的股東可以不必犧牲原先就擁有優秀企業的任何權益,同時還能成為這些新加入公司的幕後老闆,往後我們仍將繼續維持這個策略,在想盡辦法增加現有優秀企業的價值,以及尋找新的優秀企業加入的同時,還能不輕易的增加流通在外的股份。
2001年的購併案
就在去年股東會的前幾天,我收到從聖路易寄來的一個大包裹,裡面裝了一塊看不出做何用途的金屬,包裹裏還有一封信,署名GeneToombs-他是一家叫做MiTek公司的總裁,他解釋說MiTek是專門製造這玩意兒的世界級領導廠商,也就是用來做屋樑的連接板,他進一步表示MiTek的英國母公司有意出售這家公司,他認為Berkshire應該是最合適的買家,我相當欣賞他寫這封信的語氣,所以當下打電話給他,幾分鐘的談話,我就發覺他是屬於我們類型的經理人,而MiTek也是我們想要的公司類型,於是我們報了一個價給其英國母公司,沒多久後就正式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