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年期每股盈余增长率
一年期不行,长一点行不行,五年试试。结果还是不行。
从1954年开始。
全市场组合高指标组:比市场组合的复合收益率低3个点。累积收益仅为指数的1/3。业绩够差的了。而且风险更高,标准差为27%。最后夏普系数只是27(此时指数为44)。此外,十年滚动中,只有3%超过指数。
大盘股用这一策略,结果相似。累积收益只为大盘指数的一半。风险高于指数。从分级情况看,无论大盘股还是市场组合,都是组内差异不明显,而最高的一组,收益率最低的情况。
启发:五年跟一年也一样。
3、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可以衡量一家公司跟其他公司相比较的竞争能力。其计算是利润除以销售额。结果如下:
全市场组合,高净利润率的一组,复合收益率比指数低2个多点。标准差略高。十年期超过标准只11%。
大般股高净利润率组略好。累积收益率低于大盘指数,但标准差小1个点。最后是夏普指数一致。(43)。
分组显示为不规则。
4、资本收益率
即用每股净利润除以每股净资产。
全市场组合:收益率相当,但标准差大7个点,夏普指数为41对49。在1年、5年、10年滚动收益中,超过和低于指数的大致都在一半左右。跟扔硬币相当。
大般股组合中,要差一些。夏普指数39对48。两项指标都差。
分组显示,也是无明显相关性。
至此,单一的成长型策略,全部失败。但是成长型策略会在某些时期,甚至较长的时期,比如51-59年,显著超过大盘。
五、技术分析指标--相对强度指数
这个结果更让人吃惊。
作者将相对强度作为“成长性”的指标。俺是不同意的,它本来就是一个技术分析指标。它在國外股市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在中國股市好象用得较少,也没有好的媒体发布。闽发网站数据频道做了这个指标,但有点粗糙。选看看选股的效率如何吧:
1、最高的50名组合。全市场来说,其复合年收益率达到14.31%,这是成长类指标第一次出现较大的优势。但风险相当高,标准差达到近30%,最大夏普系数变成了43,低于49。从稳定性上看,十年滚动期中有75%超过指数。
2、大盘股票前50名相对强度组合表现更好。累计投资收益比大般指数高一倍以上。标准差也高,但没有全市场组合。因此夏普指数为51。十年滚动期收益率中,89%的时间里超过了大盘。
3、买弱的股票
全市场组合中,复合年收益率仅为3.3%,够可怜的吧?标准差却高达26.4%,夏普指数创纪录地达到了5的低值。更有意思的是:五年滚动期收益率,42个中只有一次超过指数。十年滚动,竟无一次。
大盘股票也一样。但没有全市场组合那么惨。不过复合年收益率仍然低于大盘股指数2个多点。而波动性大最后夏普指数只有30。算是很差的了。
4、平均分组分析结果。无论从全市场还是从大盘股来说,具有显著的分组相关性(本质上是一種spellman相关)。这是俺见到的唯一能跟市销率媲美的“好”指标了。
启示:这事的意义非同小可。1、因为相对强度指标的本质上是技术分析指标,即市场的行为数据。如果说,市场是弱式有效的话,这个指标应该是没有用的。现在结果摆在这里。俺们怎么说呢?技术分析者,应该从这里找到某種信心。
2、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看来这句话是有某種根据的。【交易知识www.irich.com.cn § macd.org.cn 收集整理】
3、其实我们再想深一点:整个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基于投资组合的,即个股与大盘的关系是其中的基石,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相对强度指数这样的描述个股与大盘的关系的东西来描述个股在组合中的特征呢。
4、老K,你看到了吗?个股与大盘的关系,相对强度。不过相对老K的来说,算是最简单的了,嘿嘿。
六、多指标选股
1、适度市盈率+相对强度
这里适度用的是20倍以下非负
结果是很好的。这一策略从1万美元开始,45年后将变成2200万。而标准差是25左右,从而导致夏普指数高达65。稳定性也大幅提高了,67%单一年度超过大盘。十年滚动成功率达92。
2、市帐比低于1+相对强度最高
复合收益率18.21%,标准差下降。十年滚动成功率97%,年度是33/45
3、价售比+相对强度(这是最好的指标之间的组合)
复合收益率高达18.81%,超越指数 ,累积收益是指数的10倍。夏普指数64。稳定性极好,单一年度中76%超越指数。所有的五年和十年滚动收益,都超越了指数。这是一个满贯策略啊。
4、对大盘股用相同策略。
20倍以下的大盘股+相对强度,增长不很明显,但仍然是好的。夏普指数60。复合收益率15.17%。
5、大盘股低价售比+相对强度
59夏普指数。复合收益率14.9%。稳定性持久性,不好全市场组合。
6、成长性策略+相对强度
(1)利润增长率超过25%且相对强度最高的组合
16.77,29.18(标准差太高),51(没有显著优势)
(2)资本主收益率15%以上且相对强度最高
17.53%,26.99%,56。大盘股略好一些。
其它组合:比如三个价值型指标,没有更好的表现。提升业绩的极限出现了。
很多情况下,相似的价值型指标,其作用是会重复的,这在统计上叫做多重共线性。即因素之间是相关的。这種情况下改善不了模型的性能。
七、蓝筹股策略
融通有个“新蓝筹”,好象前段时间股市里有人鼓噪过啥中國的蓝筹,俺们看一下美國股市的蓝筹股吧。书中说龙头股。但俺看更象是蓝筹股。
1、来自大盘股票
2、流通股票数量超过平均水平
3、现金流超过均值
4、销售额是均值的1.5倍
这些股票中剔除了公用事业股,在大约一万只股票中1997年有570只符合要求。策略验证如下:
(一)高市盈率
这一组合复合收益率仅为10.62%,低于大盘股指数,也低于蓝筹指数。夏普指数只有40,基本比率不到一半。
(二)低市盈率
复合收益率14.94%,标准差较高。最后夏普指数56。大约有2/3的基本比率
(三)高股息率
这里出现了目前最高的夏普比率,67。复合收益率15.44%,标准差只是16.95,跟大盘股指数相当。它对于风险厌恶者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最大亏损不到15%,而指数为26.7%。熊市的11年中,有8年强于大盘指数。5年滚动,从未出现过负值,十年滚动中,只有一次于大盘,而且只弱了0.78%。
一般人的印象可能认为这種蓝筹股,在牛市的表现会差。事实上是这样:在14个指数上涨超过25%的年头里,它有9年超过指数。而且在最猛烈的几个年度,收益超过大盘40%以上。
启示:选蓝筹码股中的高股息率股票,这算是一種很“笨”的办法了吧?
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國股市中的基石,蓝筹股。从某種意义上看,在金本位制崩溃之后,这些股票事实上具有类似货币的作用。它们的总体特征是:在牛市中充当领涨作用,在熊市中有抗跌作用。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分红收益。
中國股市有哪个股票,具有这種特征啊?哪一天才会出现一批这样的股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