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人類就懂得以物易物, 做著交易. 他們交換物品並不需要潛心分析或苦思冥想 :—
交易就是拿別人需要的東西去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和鄰居交換獵物、工具或別的必需品, 這是他們日常生活內容, 是喜悅和滿足的, 一如春天播種、秋天收穫. 如果遇到交換上的問題, 他們會向長者請教, 父母、祖父母、叔父、兄長以及有成功交易經驗的其他人士. 在當時, 這些人就是交易專家, 他們所作的實用建議就是來源於真實生活的經驗.
交易的演變
來到了20世紀下半葉, 社會進步、發達,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崛起了風格迥異的交易者階層:--
擁有執照、坐紅木大班檯、門上釘著錚亮銘牌的交易專家. 不久, 修辭取代了事實而成為交易實踐的創造者, 胡言亂語掩蓋了平凡常識. 人們的興趣逐漸轉向移動平均線、隨機指數、相對強弱指數、點數圖、擺動指標、動向指標、波動指標、看漲意見統計、動量指數、變化速度指標、MACD, 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種類的技術指標. 接著流行起投資通訊和諸如《我如何以一張歐洲美元合約在去年賺得4000萬》一類的書籍. 在80年代初,
售價3000美元的黑盒子交易系統一窩蜂似的擁現, 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銷售, 但最終全部被棄置一旁, 因為沒有哪一套系統可以在 “時間” 的證人下證明是贏利的.
四度空間橫空出世, 但很快就成為障礙, 因為它在非參量的領域(市場)中使用參量統計學的方法. 當證明統計學對交易毫無裨益之後, 人們又上溯數千年, 借用來源於日本的蠟燭線圖, 心想, 既然它能持久不衰, 那一定是有功效的吧.
現在人們正處在交易者心理革命的階段中. 心理革命包羅了從心理吐露、閾下信息、催眠療法到NLP教程(由非交易者或不做交易而甘願旁觀的交易者主持的一種集體教授教程)等形形種種.
結果毫不奇怪, 渴求進取的交易者變得困惑不解、灰心喪氣, 乃至備受挫敗感的折磨, 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輪落為長期輸家的行列.
錯誤的努力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 人們只是做了一項實際而平常的交易工作, 卻用華麗的辭藻去裝飾她, 把她變成非常抽象和艱澀的難題, 沒有被專家們浪漫化、情緒化或理想化的東西, 卻被精研、分析到過份的程度, 以致人們再不能夠看到森林, 他們被一棵樹占據了思想、遮住了目光. 交易的過程:-- 現在叫做投機, 被裝潢成一門偽知識的科學, 交易者認為要想贏利就必須頭腦緊張地去做交易. 然而交易恰恰不是理智的努力, 實際上, 頭腦愈緊張, 愈可能拿到的只是一張虧損結算單, 大量的證據表明, 愈是有意識地努力去變得聰明, 在交易中獲利就愈是困難.
輕鬆和低調
贏利的交易主要並非來源於頭腦, 而是來自於膽識和心靈, 交易者更需要的是對自己和市場的需求保撤N庇X及敏感, 以及對平常心的深深把握, 而不是長時間的艱苦思索.
思慮過多的交易者更有可能說出 "交易是我所遇到過最艱苦的工作" 的一類說話, 只有當他們不再對交易思前想後、不再為細枝末節傷神費想、不再為一項決策會否毀掉自己的交易生涯而擔憂忡忡時, 也只有當他們象關注市場的需求一樣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 這也就是交易開始變得輕鬆自在和低調的時候.
(節譯自 Bill Williams 的 Trading 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