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术分析利大于弊【交易知识macd.org.cn收集整理】
技术分析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更像一门艺术,其中的变数很多,一张图表在不同的分析师手里常常会有不同的答案,技术分析属于混沌学的概念,分析师的脑袋更加混沌,投资者如果学得一知半解,对做股票没有什么好处;但同样是投机,用半生不熟的技术分析肯定比纯粹听消息操作好,赚钱和亏钱都比较明白,对底部和头部的感觉比一点都不懂技术分析的人要清楚得多,如果经过努力真正的掌握了技术分析,对大势的研判和对股票的分析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在目前的市场,尤其是股指期货将要开出的时候,提倡学习技术分析还是利大于弊。
技术分析适合投机者
现在不少报纸证券网站上都有技术分析的栏目,而且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股票市场同样是投机气氛很浓的地方,股票投资者也有诸多的无奈,能够认识主力庄家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当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时候,有些投资者只好求助于技术分析,用做期货的投机心态来做股票,笔者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期货适合投机者,股票适合投资者;同理,技术分析适合投机者,基本面分析适合投资者,假如广大的股民都热衷于技术分析——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真如此的话,那是一種什麽样的情景?
郑超文、许昕光、侯本慧与郭小州的启蒙读物
技术分析从台湾香港传以及从西方过来也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93年台湾人郑超文写的标价30元的《股票、期货、外汇技术分析祥解》可能是当时期货投资者最早的技术分析启蒙读物,当时期货经纪人几乎人手一册;然后有香港人许昕光介绍的波浪理论等著作,掀起了國内第一次数浪的高峰,有人戏称“洪湖水浪打浪。”很多数浪的人都被浪打昏过去了,从此不敢轻言波浪理论,现在数浪的分析师都属于他们的晚辈。國内开著书介绍技术分析先河的可能是侯本慧与郭小州,两人系统地介绍了源于西方的很神奇又很招人非议的技术分析,尽管这些著作现在看起来比较粗糙,但是笔者对两位的尊敬至今未曾淡漠。【交易知识macd.org.cn收集整理】
丁圣元翻译《期货市场的技术分析》和《日本蜡烛图技术》
最早翻译美國人约翰.墨菲的技术分析权威著作是丁圣元,丁先生的译著《期货市场的技术分析》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把一本书几乎看烂了,然后又托人去买了一本。不知为何原因,这本书很少在书店里看到,而许多不那么权威的股票书摆满了书架,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也许墨菲的书曲高和寡,起名“期货市场的技术分析”虽然使几万期民趋之若鹜,但把几千万股民排除在外,所以技术分析的普及工作还得抓紧,至少先让股市技术分析爱好者明白,技术分析不分股市还是期市。丁先生98年翻译出版的《日本蜡烛图技术》又是一本我认为值得看许多遍的好书,西方人写东方人的K线技术分析,不仅眼光独特,而且语言生动,可读性很强,可不知为什么同样不见于书店和“盗版专卖摊”?
能帮我赚钱的书就值得买
我读了很多有关技术分析方面的书籍,每一本书都让我受到启发,虽然各类书籍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开卷有益,读的书多了,便能区别出那些书才是真正有水平的,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有的书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是其中有一两处闪光点,可以帮助我赚钱,这本书就值得买。学习技术分析理论,写技术分析文章,按照技术分析做股票和期货,到现在写技术分析的著作,可真跨越了好几大步,但不知道对技术分析的贡献是否也迈出了一小步。【交易知识macd.org.cn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