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指标的公式表达:
DIFF:EMA(CLOSE,SHORT) - EMA(CLOSE,LONG); ……①
DEA:EMA(DIFF,M); ……②
MACD:2*(DIFF-DEA), COLORSTICK; ……③
{原始参数:LONG=26,SHORT=12,M=9}
①式的DIFF意思是计算‘12日短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与较长期的‘26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之差。
②式的DEA意思是再对DIFF进行9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计算。
③式是计算DIFF与DEA之差,再乘系数2,并以(红绿色)柱状线画出(也称DIFF,DEA两者的差离)。
显然,MACD指标从本质上讲,就是测度和比较不同参数周期的价格均线变化‘快’与‘慢’!由于‘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函数表达EMA)比‘简单移动平均线’(函数表达MA)反应灵敏,所以指标MACD计算时一般采用了EMA,即指数平滑移动平均。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乾隆DOS版的MACD指标,却是用的MA即简单移动平均计算。虽然‘简单移动平均’有平稳和平滑性好的特点,但却丧失了‘灵敏性’。糟糕的是,若指标采用了MA计算,要到第9天后,指标曲线才能显示(因为MACD最小参数为9-12)!显然无法利用该指标对刚上市新股进行跟踪分析。新股上市前一短时期的走势是很值得关注的,MACD这样的缺陷是不能容忍的。而用EMA计算,新股在第二天后就能见到MACD指标了,如您还嫌不够,就转用5-15贩N酉撸鹿缮鲜凶呤频那咳趿⒙砜杉�0轴上为强,反之为弱)。不妨翻看近半年来的新股价格走势和MACD的关系,以及近日的中國联通和科达机电的5-15贩N覯ACD的技术提示。
再者,如果仿照变动速率ROC指标,求变速率思想,则仅对①式作改动后,MACD指标的公式为:
DIFF:(EMA(CLOSE,SHORT)-EMA(CLOSE,LONG))*100/EMA(CLOSE,LONG); ……④
DEA:EMA(DIFF,M); ……⑤
MACD:2*(DIFF-DEA), COLORSTICK; ……⑥
{缺省参数:LONG=26,SHORT=12,M=9}
经过改良的MACD并未改变原指标的技术形态,而且有了新的技术涵义。改动后,④式计算的是:‘12日短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与较长期的‘26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之差再与较长期‘26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的百分比,即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的变速率比--有了价格‘乖离特性’。这样一来,若不看⑥式的差离柱线,整个公式表达与ROC指标同出一辙!ROC指标的技术涵义和技法完全可运用到改良的指标中来(从这一点也看出技术指标之间具有的‘类通性’)--显然,通常当MACD指标曲线(DIFF)变动达到一定比值,如±8-±10%以上,表明股价乖离较大,随时有反转的可能;以及在此区间出现的背离等,其警示含义更强。
另外,大家基本对大均线系统(20,125,250日均线)的功效有了理解和认识,在张卫星的《三线开花》中有详尽的讲述,书中也特别讲述了在周K线中,MACD指标的使用价值。如果周MACD也为12,26的缺省参数,则对日线而言相对放大了5倍,即5×12=60天和5×26=150天。这个周期数与大均线系统基本接近。再回顾前面的讲解,不难理解“周MACD其实就是大均线系统的MACD指标化”的实质。所以将MACD的参数做适当的调整,就扩展了指标对中长期行情的跟踪功能(配合大均线系统)。建议参数范围为:SHORT=25-35,LONG=90-120,M=12-18。